当前位置:首页>资料转载
科技检测难敌科技造价 识破赝品还要靠藏家经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04

近日,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栏目“砸”出争议,有专家观看后公开质疑称所砸赝品“大多是真品,且不乏珍品”,最终北京市文物局委托专家对被砸赝品重新鉴定,确认所谓的“真品”系现代仿品 。此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再度暴露出目前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尴尬现实。记者日前调查获悉,艺术品制假售假尽管古已有之,但近年来大量资金涌入带来的市场繁荣,催生出高科技手段参与其中辅助造假,甚至还出现鉴定专家及拍卖公司联手做局的现象,使得艺术品制假手法层出不穷,赝品更为多样,让众多资深的业内人士也倍感“步步惊心”。但由于我国目前对艺术品尚无完整的鉴定体系,艺术品去伪存真通常只能依靠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青岛收藏家交易额惊人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近年来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越来越火爆,资金流动量也越滚越大。”岛城资深收藏家高振洪认为,目前青岛的藏家数量难以统计,但成规模的大收藏家最起码要有几十号人。这些大收藏家中拥有的藏品价值,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大有人在,“个别藏家每年的交易额达数千万元”。据高振洪称,像高凤翰、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知名画家的精品,几乎都被青岛藏家收入囊中。以3000万元落槌的张大千的《文荟图》,弘一法师一幅成交价达 6000多万元的册页,最终都花落青岛藏家手中。高振洪的说法得到了国内多个收藏家的认可。

科技检测难敌科技造假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假者的造假手法也日趋多样,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造假售假利益链条。”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徐泽说,无论是书画还是古玩,国内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民间制假分布区,这些区域以制造某一种类的艺术品赝品逐渐被公众所熟知。例如,天津鼓楼地区临摹的假画,江西景德镇周边的明清官窑仿品、河南伊川的青铜器仿品等。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诸如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但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这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热释光检测技术刚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可以杜绝赝品,结果被证实,只要经过X 光的辐照,热释光检测也会被误导。”高振洪说,科技检测最终又被科技造假击败。并且,现有的高科技检测手段又很快被制假者破解,上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闹剧。(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