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世界各地龙泉名瓷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经过十年准备,2019年7月、11月先后在故宫和浙江博物馆展出。20年1月14日,我会会员赴青瓷的故乡浙江参观了展览。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展出,展品涵盖亚非欧全球42家文博机构的513件(组)文物,是史上展出龙泉窑精品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规模空前的一次大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唯一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类项目。这次展览叙述了12至15世纪龙泉青瓷在中国本土及世界范围的发展、流布、使用情况和技术传播,旨在立体化地呈现龙泉青瓷文化的全球化图景,也是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同仁近十年来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孟冬时节,众多来自英国、日本、韩国、伊朗、阿联酋、印度等国国家博物馆的龙泉青瓷瑰宝漂洋过海回到故乡浙江,共同演绎“天下龙泉”的千年风采。会员们在浙博本次策展专家的导引下,饱览了期待已久、难得一见、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多件珍贵龙泉青瓷文物。史称“天下最著名残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马蝗绊”,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元代舟形砚滴,杭州密渡桥、朝晖窖藏,太仓樊村泾遗址青瓷,乾隆皇帝用过的青瓷碗盘,南海一号沉船、韩国新安沉船青瓷等。此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窑望千年”以历史脉络为主线,讲述龙泉窑发韧、发展、鼎盛、式微与振兴的近千年历史,展品以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器物为主。第二单元“国家宝藏”,阐释龙泉青瓷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官府的深刻联系。自宋代进入皇家视野之后,龙泉窑一直是宫廷用瓷和国家祭礼用瓷最主要供应地之一。第三单元“龙行天下”,展示龙泉青瓷在中国境内和世界各地的行销和输出情况。12至15世纪,龙泉窑青瓷通过宁波、温州、泉州等港口,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由陆上丝绸之路一直传到了亚欧大陆,龙泉青瓷通商地域之广,数量之多,位居中国瓷器之首。第四单元“协和四方”,展示国内外各窑场模仿烧造的龙泉青瓷。12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龙泉青瓷以其技艺精湛、釉色绝伦、造型经典引领世界陶瓷的科技进步、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带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瓷业发展。龙泉青瓷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和时尚效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无出其右。
观展期间研究会理事施鹰、秘书长顾中华介绍了研究会的工作,并向大家介绍了1月10日荣获国家2019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会原理事长罗宏杰为第一完成人、副理事长李伟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这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大学等单位共同的成果。该技术解决了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保护存在的瓶颈问题具有绿色安全、可控去除、拟菌性好、适应性强以及经济便捷等特点,目前,该成果已推广应用到以秦始皇兵马俑遗址、陕西石卯遗址、海昏侯墓以及南海一号沉船为代表的中国65处重要考古发掘工地,已抢救保护脆弱性文物及珍稀化石2000余件。(研究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