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会动态
2011年研究会外出参观考察纪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8

临近岁末,天气乍暖还寒,一忽儿阴雨霏霏、一忽儿阳光普照。随着一股冷空气的袭来,天气阴沉、北风呼啸,气温骤降。然而,研究会组织的一年一度会员外出参观活动未受气温的影响。12月1日一大早,40多位研究会会员聚集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乘车前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参观明代龙窑、宜兴陶瓷博物馆和紫砂制作现场。经过了2个半小时的路程,参观团一行抵达了江苏宜兴市的丁蜀镇,江苏省陶瓷协会史会长热情接待了我们。

首先,我们去丁蜀镇明代龙窑现场参观。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窑址。坐落在丁蜀镇郊外的前墅村。龙窑依小山坡而建,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蜿蜒直上的巨龙。走进龙窑边,抬头就可看到为其遮风挡雨的木结构棚顶,而四周是用大石块和废弃的陶瓷残片砌起来的木樑砖瓦建筑。虽然从外表来看,已显破旧,但却颇具规模。据介绍,这座古龙窑南北长约50米,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砌成拱形,外壁敷以块石和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窑身左右设投柴小孔洞42对,该孔洞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烧成紫砂的温度约在摄氏1150度左右。当然,窑虽破旧,但仍在使用,现在该窑主要烧制壶、盆、罐、钵、瓮等一些粗陶用品。凑巧的是当时恰逢该窑有产品出窑。几位窑工正顺次将烧好的陶瓷钵、罐从窑内一件一件搬出。尽管这些钵罐在城市里已很少见,但出于好奇,大家围着这些刚出窑的产品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可以看得出,会员们在为我们祖先智慧、绝妙的窑炉设计而感到骄傲自豪;为远古至今,当地工匠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经久耐用的陶瓷器产品而赞美惊叹。

参观完龙窑遗址,在史会长的而引导下,我们又去宜兴市陶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位于丁蜀镇的陶瓷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展馆面积4000平方米。馆内共分古代陶瓷器、近代瓷器、紫砂工艺精品馆等几个部分。无论是馆内展示的远古时代出土陶器、瓷器物品,还是现代紫砂工艺大师的杰作,都给我们参观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我们既了解到了宜兴制作陶器和紫砂的历史,也饱览了宜兴紫砂制作大师们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同时,初识了紫砂原料的分类及制作的全过程。由于时间有限,大家来不及仔细观赏馆内所有的展品,来不及拍下一些诱人的艺术精品,带点遗憾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宜兴陶瓷博物馆。

最后,我们又去丁蜀镇的长乐陶庄进行参观。这是一家专业生产紫砂壶及相关艺术品的民营企业。进入其内,仿佛进入一座小巧玲珑的江南小院。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荷花清池,树木花卉,加上一座仿制的古代龙窑,更增添了园内的历史文化气息。在陶庄内参观团成员们一边观赏陶庄负责人、设计者---徐大师的紫砂精品之作,一边同大师进行交谈。随后,又去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和紫砂产品制作室。徐大师虽已愈古稀之年,仍然对历史文化和艺术创作孜孜以求、悉心钻研。他不仅有高超的紫砂制作手艺,培育出诸多弟子,而且其笔墨丹青也有较高的造诣。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他那遒劲浑厚、独树一帜的书画作品。为了能传承紫砂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还著书立传,编写了《宜兴紫砂五百年》一书。

短暂而紧凑的参观走访活动就要结束了,我们又踏上回程之途。虽然大家一早顶着寒风出远门,一路奔波,颇感疲劳,但坐在车上仍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议论着在宜兴参观的情景,也期盼着下一个会员活动日的到来。(研究会 稿)